转眼间,我明天就要上班了。虽有诸多遗憾,但至少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连续吃海苔、令人瞠目结舌的工超的日子可以告一段落了。毕竟,这些看似兴高采烈的行为,会对身体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由于肠道具有非凡的可塑性,它会随着摄入的食物量成比例地延长或缩短。因此,你吃得越多,它就会长得越长,帮助你吃脂肪。少吃其实对身体有好处。
再说说“锣片隔行”。虽然是氛围团的必备节目,但酒精致癌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 2007 年就将酒精列为 I 类致癌物。因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饮酒与头颈癌、食道癌、食道癌的发生直接相关。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然而,先前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西方人群上,可能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导致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国人群进行相关研究。
据报道,近几十年来,中国男性的饮酒量一直在增加,中国男性也是整体癌症负担的主要贡献者。乙醛脱氢酶 2 (ALDH2) 和酒精脱氢酶 1B (ADH1B) 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已知会降低中国和其他东亚人群的酒精耐受性,并与较低的酒精摄入量密切相关,它们也会引起“脸红”效应.
这些突变都破坏了参与酒精解毒的酶的功能,导致有毒化合物乙醛(一种 I 类致癌物)在血液中积聚。因为这些等位基因是在出生时分配的,并且独立于吸烟和饮食等其他生活方式因素,所以它们可以用作酒精摄入的替代参数,以评估饮酒如何影响癌症发病率。
近日,在肿瘤学顶级期刊《国际癌症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成年人的大规模基因研究,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苏州疾控中心该中心的联合研究小组再次证实,酒精会直接导致癌症。
在这项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 (CKB) 调查了 150,722 名年龄在 41 至 63 岁之间的参与者(约 60,000 名男性和 90,000 名女性)。 ) DNA 样本并测量 ALDH2 和 ADH1B 的低酒精耐受等位基因的频率,然后将其与参与者在招募和随访时提供的饮酒习惯问卷相结合。
由于中国女性饮酒者的比例仅为2%,因此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男性参与者身上。这些男性中有三分之一报告经常饮酒(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饮酒)。
在平均 11 年的随访期间,4509 名 (7.4%) 男性患上了癌症。
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这些中国人群中,ALDH2 和 ADH1B 低酒精耐受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21% 和 69%。相比之下,欧洲人口分别为 <0.01% 和 4% 左右。
在男性人群中,低酒精耐受性等位基因与饮酒频率和平均酒精摄入量的减少密切相关。
对于携带两份 ALDH2 低酒精耐受等位基因且饮酒量极少的男性,患头颈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 14%,患肝癌的风险降低 31%。
携带一份 ALDH2 低酒精耐受等位基因并经常饮酒的男性患头颈癌和食道癌的风险显着增加。
此外,对于那些从不或偶尔饮酒的人来说,携带一份 ALDH2 低酒精耐受等位基因与癌症风险增加之间没有总体关联。
在研究人员调整了其他癌症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食、体力活动、体重和癌症家族史)后,结果保持不变。
携带 ALDH2 低酒精耐受性基因变异体并且仍然经常饮酒的男性患癌症的风险显着增加,这表明乙醛的大量积累会直接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牛津大学人口健康中心的首席研究员林佩奇博士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酒精直接导致了几种癌症,并且在那些无法正常代谢酒精的遗传性低酒精耐受性人群中,这些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总之,这些发现支持饮酒在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的病因学中的因果作用,这种情况在遗传性低酒精耐受性的个体中更为严重。该研究强调了降低人群饮酒水平以预防癌症的必要性,特别是在中国,尽管某些人群的酒精耐受性较低,但饮酒量正在增加。
所以,要预防癌症,首先要放下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