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总是瞬间的。
两个月前,我们在推特上发起了问卷调查,邀请大家分享科研过程中防线被攻破的瞬间。我们收集了很多答案。看到大家在科研中落败后,我们收拾东西重新开始。
图片来源:生物学家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长大后,真正读过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才发现放弃科研的方法有无数种。
“努力是最便宜的”
人生前20年,王越汉信奉“天道酬勤”二字。考研时,把这四个字写在本子的扉页上。看累了就拿出来看看。
王越涵来自一个落后的中部省份。事实上,他并不喜欢科学研究。考研是他逆天改命的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当确认被某985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时,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王越涵的师父刚从海外归来。他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不会给他太大的学业压力。王越寒觉得自己挺幸运的。他的项目是研究蛋白质对肥胖的影响。
进入实验室后,王越涵依旧一如既往的勤奋。在他的世界里,只要比出身更好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一定会得到回报。
每天早上7点30分,王越涵总是先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实验。 “如果你来晚了,你就拿不到仪器了。”王越寒照顾了数百个牢房。换液、传代、循环,王越涵占据了实验室细胞培养箱的半壁江山。晚上十二点钟,各种实验仪器旁边,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在细胞水平上观察到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现象。导师也很满意。他告诉王越涵,如果动物实验顺利,他一定能发表高分论文。
实验室斥巨资为王越涵购买了转基因小鼠。根据实验前的结果,如果给敲除小鼠提供高脂肪饮食,它们可以获得比对照组更高的体重。巨鼠,加上一些辅助实验,王越寒有冲击大紫的希望。
王越涵更加努力。每天从早到晚照料小鼠,记录小鼠的体重、摄食量和血糖。但随着老鼠年龄的增长,王越涵完全没有看到他期待的表型。
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体重没有差异。
一次失败的实验并没有打败王越涵。
王越涵看了几十篇文献,尝试了另一种模式,结果还是失败了;换了几种检测方法后,还是没有区别。
细胞实验结果这么好,为什么做动物实验就失败了?
王越涵不解。毕业前,在导师的鼓励下,王越涵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对于这次尝试,在开始实验之前做了很多优化工作,确保模型万无一失,但结果仍然没有显着差异。
图片来源:人才文化
在统计分析结束的电脑前,王越涵失去了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他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细胞分子实验数据,但他不得不去做动物实验。里面没有任何痕迹。
经过两年多的早起,在黑暗中徘徊,美好未来的梦想在毕业前一个月落空。
面对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失败,“勤”二字显得那么无力。
王越涵想起三年前让她考上研究生的四个字,想起自己在实验室里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心里有些讽刺。绝望和无力感蔓延全身,王明想不通,是不是自己太傻了?或者我根本不适合做科学研究……
“我只想毕业”
“我现在只想毕业”,陈琦脸上的黑眼圈很大。
今天下午有一个小组会议,他昨晚熬夜做PPT直到凌晨——PPT要在中午之前发给老师检查。早上得去财务处,账上的材料有问题。 5点30分,小学放学了,陈琦只好帮老师接孩子。
陈琦这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神色有些茫然,甚至有些呆滞。
按陈琦换句话说,他的老师是一个控制狂,除了实验,他什么都关心。
陈琦今年读高三,但老师让他留下来,临走前发文章,虽然陈琦所在的学院没有这么硬的要求。但陈琦不敢违抗。就像这三年来导师提出的每一个无理要求一样,他一句话也没说。
陈琦来自一个跨专业的研究生项目。本科的时候喜欢上老教授的细胞生物学课,所以拿了双学位。大家都在嘲笑他一个人跳坑。谈起当时入坑的经历,陈奇眼睛一亮。似乎又回到了最初。
研究生的生活和陈琦想的很不一样。
“只要你能毕业”陈琦现在只有这个愿望。他不再幻想生物领域的一切。 “毕业了,考公务员吧,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陈琦不确定自己的能力。
是的,最大的变化是陈奇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是否能做一件事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是因为组会多次被老师羞辱,不配做研究生,还是因为实验失败的时候,导师总是说,别人能做的事,你怎么就做不到?你有问题吗?
“一开始我觉得不服气,但时间长了,我真的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陈琦苦笑道,“不然,为什么别人能正常毕业,我就不行?”
反观陈琦的工作量不小,反而像一只无头苍蝇,东拿锤子,西拿棍子。老师的想法很狂野,一个想要星星,一个想要月亮。三年后,导师指着陈琦骂道:“你什么都做不好!”
“我适合科研吗?”陈奇想不出来,定时器响了,他立马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该去帮老师接孩子了。
“我倒霉,我等不及了……”
在我开始读博的前两年,马超业在两个科目上都死了,直到第三个科目才有了一些进步。他已经完成了第三个学位,没有大论文的影子。马超业等不及了。
对于这个课题,马超业比前两年更加努力,经常在实验室过夜。
老实说,他有积累了很多资料,不出意外的话,一篇论文很快就完成了。成绩还不错,应该能出好期刊,毕业后就有资本去我梦想的学校做博士后了。
熬夜后,马超业攻克了最后一个技术难题。如果一切顺利,他一周内就能拿到最后几组数据。
马超业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他回到住处,准备洗个热水澡,补上一觉,然后迎接最后的挑战。
刚洗完澡躺在床上,马超业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导师发来的邮件。
电子邮件没有标题,只有一个网络链接。
马朝野觉得有些奇怪,振作起来,点开了链接。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纸。光看标题,马超业就觉得不好。这个标题几乎与他的主题标题相同。
点开文字后,马超业的心情逐渐崩溃。这篇文章几乎完美地再现了他的课题从实验设计到结果的研究内容。
马超业的话题被“抢”了。
因为地球另一端的另一群人,五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科学界的“胜者为王”,让马超业只感到愤愤不平,恨自己不努力,恨导师做得不够,甚至恨那个绊倒他的印度显微镜管理员。
但颓废和愤怒过去之后,马超业也知道,日子还要继续。我的老板不算太年轻,因为我一直泡在实验室,还没有成家。即便喜欢科研,我以后的学术道路也并不平坦,因为我博士期间没有发表,还没有撞上门就“冲”了。
“我不想成为我最讨厌的那种人”
李俊宇快要毕业了,他手里已经有了三篇好论文,都是“勤奋”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隔壁丹尼尔实验室的一个学生请李俊宇帮忙做一些实验。这头大牛李俊宇早就听说了,简直就是个“文章印刷工”,在业内很有名气,所以欣然接受了合作请求。
大牛的学生们对他们的实验非常保密,但他们只是让李俊宇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了几下,然后迅速将数据复制走了。李军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也没有要求签字。
令他没想到的是,李俊宇拍摄的显微照片在两个月后出现在顶级期刊论文上,但与他拍摄时“明显不同”。除了样本组与我自己操作时的不同,一些照片是人为裁剪的。
《图片误用》|图片来源:Pubpeer
李俊宇知道自己遇到了“图片误用”,他终于知道丹尼尔为什么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发表论文了。
这么冷门的活动,有人能在几个月内发表一篇比李俊宇的任何一篇论文都好很多的文章。
在别人的“小聪明”面前,我自己的努力一文不值。
这些人用假文章竞争奖学金,然后竞争博士后职位,然后是教学职位和终身教授职位。想到这里,李君羽觉得不值得。
更可怕的是,坐在他们的位置上,李君羽不知道自己能否保持初心,不与他们联手。
屠龙者最终会变成龙吗?李君羽不知道。
“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恶心”
刘依婷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获得了研究生资格。刘依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二时,她进入实验室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做项目。最终,刘依婷来到世界一流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我跟随的导师是“大牛”。刘依婷入学后才知道,负责指导的人是丹尼尔手下的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板。
小老板对刘依婷很好。她不仅提供细致的学术指导,而且在生活中也很体贴。不过……刘依婷总觉得有点太体贴了。例如,我经常在深夜打电话询问学术以外的事情。
刘依婷心里有些紧张,但和闺蜜聊完之后,又觉得自己太敏感,想太多了。而且,老板已经结婚了。
进入博山后,刘依婷因为论文的变化,和小老板的接触多了起来。讨论问题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事实上,刘依婷认为,讨论这么久完全没有必要。小老板总是在论文之间问一些非常私人的问题。刘依婷很心疼,不知道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Brighthr
大年初一可以逃,十五日逃不掉。小组会议结束后,小老板让刘依婷下来讨论问题,并趁机坐在她旁边。聊了一会儿这个问题,刘依婷觉得老师离她越来越近了,然后她把手放在刘依婷的大腿上,揉了揉。刘依婷感到一阵寒意,头发直立。他赶紧推开小导师,匆匆离开了会议室。
想了想,刘依婷试探性地询问了实验室里的老师和姐姐们,只有一位学姐含糊地说自己也被导师骚扰过。其他人不想谈论它。
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刘依婷只得原地不动,尽量避开小老板。但是手头的纸张必须改变。实验必须向前推进。刘依婷几次拒绝和小老板单独相处后,小老板也注意到了。
小组会议开始对刘依婷的结果进行挑选,论文的修改意见没有返回。刘依婷的进步越来越慢,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咬紧牙关,只想快点毕业,逃离这里。
最终,几经坎坷,刘依婷终于毕业了。但是没有可用的实验结果,他只好另谋出路,彻底离开了这个圈子。
至于小老板,听说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刘依婷无奈。
结尾
我们研究未知,而未知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所以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有的人终其一生,依旧默默无闻;有的人取得重大突破,有的人夺走所有荣誉;有些人因为慢了一步而错过了诺贝尔奖;堕落了,仍然处于高位......
一个人放弃科研的理由数不胜数,坚持需要很大的勇气。
希望所有坚持这条路的人,不要被失败打败,不要因为欲望而放弃底线;也希望那些想放弃科研的人,有勇气去拥抱外面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