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0-26 17:41:55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分子间的π-π堆积距离及堆积方式,对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影响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如S…O、Se…O)与分子的偶极矩,对受体材料分子的平面性、结晶性以及分子间π-π堆积等具有重要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庆东团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王涛,以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福俊团队合作,在前期设计的以无sp3碳的梯形稠环(D)为核的受体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硒吩环替换稠环核中的噻吩环并调整硒吩环在稠环核中的位置和数量,调控目标材料的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设计并合成了3个新受体材料MQ3、MQ5和MQ6。基于MQ6的最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达16.39%,MQ6是为数不多的PCE可达16%的A-D-A型受体材料之一。该研究提出在梯形稠环核外侧引入硒原子来增强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Se…O),同时引入不对称稠环,实现受体材料的带隙、π-π堆积距离以及目标材料的电荷传输性能的调控,为新型高效率受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sci医学论文服务

受体材料MQ6的分子结构及其光伏性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医学sci润色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