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继续读博,还是就此放弃?一篇专业而有趣的解读来了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8 16:20:15

本文无需参考任何文献——两位漂浮在学业艰辛的海洋中的科研奴隶,心情好的时候会从旧纸里出来喘口气,和大家聊聊关于后退发际线的一切。 ——“即使在坚果壳中,他也认为自己是无限宇宙的王者。”

sci医学论文服务

资料来源:微博 PITD Asia Dr. Abuse Organization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是发生在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的一幕。为此,周围不少博士生对这种纯粹“替导师说话”的说法嗤之以鼻。但仔细想想,上面的结论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回想起来,我刚进入博士生涯的时候不是这样解释的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退学的冲动之后,解读发生了180°的转变。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也是我,但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自我心态的改变:读博之初,心态积极向上,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代科学家,对未来充满憧憬;爱情已经褪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剩下的只有毕业的紧迫感。不同的心态和获取信息的程度会影响个人的解读和判断,也形成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动力。以及辍学的冲动。这背后的心理学称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由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行为科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

sci润色投稿

丹尼尔·卡尼曼

他们认为个人信息处理不是理性的,而是受自身情绪的影响。基于对同一问题的态度不同,个人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是正面框架,正面框架强调利益,即个人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评价;另一类是负帧。负面框架强调损失,强调个人将表现出寻求风险寻求弥补损失。采用正面框架还是负面框架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参考点。

博士前期,个人的参考点是本科或硕士阶段。对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可以看作是一种增量,即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利益。因此,个人更愿意按照导师的要求从事相关的工作内容,精力充沛。

在辍学动机出现的阶段,个人的参照点变成了身边的朋友。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已经成为一种损失。原因是身边的朋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漫长的学业准备期和漫长的毕业时间很容易让人感到失落和绝望。一旦在学习阶段找不到一点快感,辍学就成为减少损失的重要方式,即使这种方式不是最好的方式。


出框效果

攻读博士学位。和辍学都是冒险的决定。虽然有些人是迫不得已,但我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框架效应的影响,然后做出了不理性的决定。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终身遗憾?

做决定前收集足够的信息,避免负面情绪,掌握自己的意见

博士就像一项投资,大量的时间投资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家庭、工作等),所以在决策上需要谨慎。向您的兄弟姐妹寻求建议。一旦在读博初期感受到负面情绪,就应该仔细评估接下来的发展。如已影响您的个人生活,应及时止损;但你也应该掌握自己的观点: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应该坚持能够给你带来理想回报的投资。

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es Munger)所认为的,投资需要坚持买入一家好公司,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即使股价暴跌,也必须坚持自己的判断。

但同时,每个人的投资倾向不同,性格也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在投资过程中,如果你有负面情绪,说明你不适合这样的投资。资助方式。

避免锚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博士期间,我们经常锚定我们的目标。例如,每天留出两个小时写作。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团队任务和个人情绪的不同,生产力可能每天都在变化。监禁时间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Richard Thaier 将此称为“窄框效应”。他认为,基于边际效应,当状态好的时候,你应该努力,当状态不好的时候,你应该选择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

同样,与导师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能锚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很多时候,我们的框架非常狭隘,只采取单一途径达到目标,而忽略了事件的全貌。

概括

框架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今天吃什么,去哪里休闲;大到要不要跟医生继续读书,这份爱需要多久。别说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理性。事实上,正是情绪的影响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回看本文介绍中的例子,现在我们要对“支持导师”的观点嗤之以鼻,并不是因为我们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对医患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能不能多做一个冷静的判断?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在判断的基础上,避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陷入消极的框架,是我们每天需要练习的功课。

医学sci润色

继续读博,还是就此放弃?一篇专业而有趣的解读来了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