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风暴新进展
10月21日,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为了研究新冠患者的病情,与埃默里大学制作了AI人工智能模型。 )与标志性表型相关的分子特征成功预测了包括细胞因子风暴在内的24种症状[1];发现了一个与阿尔茨海默病和新冠相关的基因,它可以影响细胞因子风暴的强度[2];
9月28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针对胰腺癌和肝癌患者的A类药物组合,其作用原理之一是减少细胞因子风暴的影响[3];
美国森天生物9月28日以减少细胞因子风暴为切入点,通过细胞免疫疗法重新平衡炎症反应,促进肾损伤患者康复[4];
9 月 17 日,克里斯蒂 MJ 等人。 [5] 研究了蝙蝠减少COVID-19引起的人类细胞因子风暴的抗病毒机制...
新冠病毒、肿瘤、炎症,甚至阿尔茨海默病,都与细胞因子风暴有关!
在COVID-19大流行之后,细胞因子风暴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近两年(2020-2021年)PubMed发表的论文数量可以看出,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论文数量超过了之前论文的总和(见图1)。
图1 PubMed关于细胞因子风暴的帖子数
目前,人们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OVID-19和癌症上。由于近两年细胞因子风暴持续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其他免疫相关的研究也以细胞因子风暴为切入点,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也称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目前还没有广泛接受的定义。其本质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过度免疫现象:细胞因子不受控制而大量释放,导致全身炎症。细胞因子风暴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感染会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疾病(风湿病、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医源性肿瘤治疗等都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的最初驱动因素可能不同,但后期的临床表现往往相同且经常重叠。轻度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头痛、皮疹、关节痛和肌肉痛;严重的症状包括高热、低血压,可进展为全身炎症,伴有循环休克、血管渗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见图2)。
图2 细胞因子风暴的临床表现
图片来源: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6]
细胞因子风暴与新冠
可以说,细胞因子风暴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起源于新冠疫情。去年 2 月,JAMA 发表了 138 名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首次根据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和血尿素氮,揭示了死亡患者的病程特征。死去的病人。而肌酐水平的不断升高和淋巴细胞计数的进行性下降,认为这种全身反应是由病毒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7]。
后续研究也表明,除新冠疫情外,细胞因子风暴也是许多SARS、MERS等病毒感染后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7]。换言之,细胞因子风暴是冠状病毒和其他严重感染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重要推动力[8]。
细胞因子风暴与肿瘤
除了感染,细胞因子风暴的另一个原因是肿瘤。毋庸置疑,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因子风暴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焦点。新冠疫情后,细胞因子风暴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引起了更多关注。
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之一。如果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后免疫效应细胞过度激活,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就会引发炎症因子风暴。由于细胞因子风暴往往会引发人体内严重的免疫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免疫对接受过疫病治疗的患者进行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因此,探索可预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9]。
细胞因子风暴检测
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系统的超敏性激活,其特征是多个细胞的参与和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根据细胞因子风暴的不同原因,释放的细胞因子也不同(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列表[7,10,11]
* CAR-T:抗原受体嵌合的T细胞免疫疗法,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目前细胞因子风暴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涉及促炎和抗炎机制的失衡。也有学者认为细胞因子风暴是炎症的一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紊乱引起的(见表2)。
表 2 细胞因子及其来源细胞 [6,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