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因为他的鲁莽实验,受试者 8 死 1 重伤,差点导致诺奖被取消......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1-01 16:03:00

2008年6月,初夏寂静的巴塞罗那,一场前所未有的手术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感染了严重的肺结核,导致她整个胸部塌陷,然后她的左支气管萎缩。她快要死了,急需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从器官捐献者身上取出一段支气管,直接进行器官移植。这种方法有一个巨大的缺点——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法。

从器官捐献者身上取出一段气管后,他先冲洗掉软骨组织,然后将患者的骨髓干细胞植入气管,最后将气管植入患者体内。他的理论很简单。患者的干细胞可以附着在气管上,发育分化为正常的气管组织,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sci医学论文服务

年度运营成功报告|图片来源:美联社


手术很成功!

这一无人值守的手术瞬间点燃了全世界的热情,“再生医学的里程碑”、“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器官成功制造”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夸张的描述不胜枚举。

论文润色

意大利媒体甚至将马基亚里尼与诺贝尔奖联系起来资料来源:nextquotidiano.it

手术背后的外科医生是一位英俊迷人的意大利中年男子,他的名字叫保罗·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原本默默无闻的他,一举俘获了整个科学界的芳心,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先驱。

2010年,马基亚里尼被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青睐为客座教授。这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所在地。自1901年以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一直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机构。

谁也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人差点导致当年的诺贝尔奖被取消……

学术之星

巴塞罗那审判大锤之后,马基亚里尼进行了几次类似的操作。他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器官捐献者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支气管的供应迟早会跟不上手术量。的增加。

于是,他决定按时开始一份新工作。

2011年,马基亚里尼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并用这种新材料制成了人工合成气管。按照他的设想,干细胞可以在合成气管上继续生长,最终成为“活气管”并成功融入患者的呼吸系统。用这种合成气管代替供者的支气管,将彻底摆脱器官供应不足的限制。

海外sci代发

Machiarini 和他引以为豪的合成气管|图片来源:esmateria.com

万事俱备,只欠病人。

马基亚里尼发信息在欧洲招募患者,没过多久,一位来自冰岛的支气管炎患者就找到了他。

冰岛患者的气管上有一个生长缓慢的肿瘤,已经长到高尔夫球大小,几乎堵住了他的气管。起初,他拒绝接受这种开创性的治疗方法,但在与医生和家人商量后,他终于同意在马基亚里尼这里试一试。

手术团队首先对患者的气管进行CT三维成像,并根据扫描结果用新材料搭建了多孔支架。然后用从患者身上提取的干细胞接种该支架,然后在特制的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数天以形成结缔组织。

最后,支架被送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马基亚里尼在那里接受了 12 小时的移植手术。

医学sci润色

全球首个实验室造气管|图片来源:CBS


手术再次“成功”!

与2008年的手术相比,这次手术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移植人造材料组织工程器官+干细胞。手术的详细报告最终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马基亚里尼在其中谈到了他在人工气管移植临床实施方面的“成就”。

那一刻,全世界都坚信,马基亚里尼的新疗法似乎和想象中的一样神奇。

图片

Machiarini 2011 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论文已被撤回。资料来源:柳叶刀

冰岛病人的“成功”也让马奇·阿里尼的个人声誉达到了顶峰。很快,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第二个病例是一名30岁的美国男子;第三个病例是一名22岁的土耳其妇女...从2011年到2014年,Machiarini已经更换了9名合成气管患者。他甚至大胆表态,未来将招募100名患者进行种植手术。

站在再生医学的风口上,猪也能飞,但风没持续多久。

纸包装不能把火扑灭

第一个问题是曾经信任 Machiarini 的患者。

2011年底,手术半年后,冰岛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人工合成气管脱落。 2012年几乎全年都在医院抢救中度过,2013年1月去世。尸检报告显示,死因为慢性肺部感染、肺栓塞和支气管脱离。

美国患者于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手术后返回美国。瑞典医生无法追踪他的进展。直到手术后3个月,医生才突然得知他在家中死亡。

图片

美国病人与马基亚里尼合影|图片来源:leaps.org

土耳其患者遭受了最悲惨的经历。

接受合成气管移植后,她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呼吸道产生大量粘液,必须每4小时清洁一次。就好像一个人的头在水里被压了4个小时,直到快要窒息,没有被救出来,然后又被压了进去……

手术6个月后,人工气管再次塌陷。 Machiarini 不得不种植一个新的。但二次移植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

在5年的治疗过程中,这位土耳其患者经历了数千次支气管镜检查和数百次手术,最终于2017年3月在痛苦中死去。

...

据统计,9例接受人工气管移植的患者中,8例在术后4年内死亡,仅余一例完全不需要手术。

图片

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不断发生的死亡案例,让所有人都耳光一闪。就在那时,人们突然意识到马基亚里尼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虽然他知道病人术后并发症严重,但他还是选择欺骗他的合作伙伴和审稿人。在《柳叶刀》的其他论文中,患者的康复状态被夸大了。

毕竟,纸是挡不住火的。

“告密者”

学术界对马基亚里尼的质疑越来越多,一场揭露其罪行的斗争正式开始。

最先出击的是马基亚里尼的4位前合伙人。愤怒的四人发现上当受骗后,立即展开调查,并编制了一份长达500页的报告。报告显示,除了在论文中伪造数据夸大患者的康复状态外,马基亚里尼还夸大了患者的严重程度以满足同情使用标准,以及许多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人体手术试验。全部...

图片

4位举报人合影|图片来源:leaps.org

2014年3月7日,这份调查报告提交给了当时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安德烈S. Hamsten的办公桌,但记者们并没有等到期待已久的审判。学园像恶魔一样拼命保护马基亚里尼。

的确,卡罗林斯卡学院有足够的理由留住马基亚里尼,因为他是学校的重要摇钱树——前面提到的招募了100名患者的国际诊所,该项目将为学院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政府资助;学院还拟与资本合作,投资逾45亿美元在香港建设干细胞中心,为亚洲患者进行气管移植...

当权力勾结时,科学和正义就有点软弱了。为了让吹哨人彻底闭嘴,学院提出了“镇压+清洗”的组合。

第一个遭到报复的是最活跃的举报人格里尼莫。马基亚里尼先是利用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在学术界散播谣言,指责格里尼莫窃取了自己的实验数据,随后学院立即“抨击”了格里尼莫。方面调查。

这次交流行动成功地让初出茅庐的格里尼莫臭名昭著。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获得过研究资助。其他人也受到了降级、停职和解雇等不公平待遇。

在权威面前,科学家是微不足道的,几位吹哨人的科学生涯才刚刚开始。

图片

格里尼莫因勇敢的报道行为荣获2018年“年度最佳举报人”奖|图片来源:sjukhuslakaren.se

医院被粉刷过,同样毫不含糊.

2015年4月16日,大学伦理委员会公布了调查结果,认为马基亚里尼没有问题,并否认学术不端的指控。显然,这并不能令人信服。

眼看疑虑仍未消散,8月,安德斯·哈姆斯滕院长急忙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宣布马基亚里尼没有从事学术不端行为。 《柳叶刀》杂志甚至因发表一篇为马基亚里尼辩护的文章而被愚弄。

图片

图片来源:卡罗林斯卡学院官网

图片

图片来源:柳叶刀

学院的拼命隐瞒,恰恰相反,试图掩盖它。

对他们来说致命的打击是2016年1月瑞典电视台播出的暗访纪录片《Experimenten》。纪录片无情地揭露了马基亚里尼的疯狂研究行为,让所有观众目瞪口呆。据统计,近1/6的瑞典人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舆论铺天盖地,学院也无法再隐瞒。

在公众压力下,卡罗林斯卡学院重新启动对明星教授马基亚里尼的调查,并致函全校工作人员,承认该事件可能引发学院信任危机。

新一轮的调查最终导致时任院长、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评审团成员安德斯·哈姆斯滕辞职,时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厄本·兰道主动辞职。 2016年3月,马基亚里尼被学院开除,被停学的俄罗斯库班国立医学院也于次年4月被开除。

随着诺贝尔委员会两位重要人物的辞职,当年的诺贝尔奖也岌岌可危。诺贝尔奖得主阿尔维德卡尔松在接受《普洛斯》杂志采访时,曾严厉要求取消当年的诺贝尔奖。

二战后,诺贝尔生理学奖从未被取消。好在2016年也没有例外……

后果还没结束

合成支气管移植的故事已经结束,但这一事件的不良影响仍在继续。

处理完马基亚里尼之后,卡罗林斯卡学院也没放过几个告密者。调查报告仍对他们进行学术不端定罪并严惩。 ——这些惩罚,很容易毁掉几个年轻学者的职业生涯。

“推卸责任”,这一讽刺举动激怒了整个学术界。

几名告密者起诉学院为自己的事业而战;瑞典各地的学者帮助他们并对判决提出正式申诉;甚至《科学》杂志也在报道中暗暗表示支持。

图片

“记者会受到惩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来源:科学


今年诺贝尔奖前夕,美国著名学术媒体STAT再次发文敦促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停止诽谤,尽快让几名吹哨人恢复清白。

图片

图片来源:STAT

几个告密者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类似的人,就是饶毅教授,王晓东对他的评价很准确:

“饶毅是君子,君子谋道,机会主义利己,精致利己则相反。”

其实,所有吹哨人都值得“有原则的人”评价。

这样的人很少。他们在任何族群中都是一样的。学术界应该保护这样的人。

因为他的鲁莽实验,受试者 8 死 1 重伤,差点导致诺奖被取消......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