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饶毅:中国科学院目前面临的两个模糊点/难题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0-26 16:13:53

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拥有数百个研究所,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这十年的变化,尤其是国内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却出乎科学院的意料之外。可惜没有相应的措施,扩容基本在原轨道上。因此,在两个重要问题上,一直存在歧义,甚至不能说科学院现在没有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定位:科学院是做什么的?


二是定格:科学院是什么水平?


这两个问题以前都不是问题,答案也很清楚:

1)科学院在做科学研究,重点是基础科学,但也做相当数量的应用科学,有时参与国家目前最重要的需要(比如两弹一星);

2)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基本上是中国科学的最高水平。

现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很模糊。有些人认为他们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们可能处于两难境地。

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民国前50年,由于我国经费不足,研究经费主要集中在早期的中央研究院和后来的中科院。


民国时期,少数几家外资机构的研究条件远好于中央研究院,因为当时中国整体的科研投入条件无法与个别中国人投资的外资机构相比。机构,即使外资在中国投资也不多。

2000年以前,无论是中国的大学还是企业,科研水平普遍远不及国家级科研机构,即中科院。

1999年,北大、清华首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学院也提出了“知识创新计划”,本质上是一项扶贫计划,以稳定一批年轻人,减少科学人才的快速大规模外流,缓解国内科学界的冷漠。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五年后,这两个规划逐渐成为真正的开发建设规划。

这个时候,大学自然会继续关注基础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等。让人叹息的是,科学院也在同期继续沿用原有的定位和轨迹,只是争取更多的资源,扩大规模。

如果中国大学的科学不繁荣,如果美国不卡在中国,中国科学院就会走原路。将继续出现大量与大学学科完全重叠的“数学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植物学研究所”等。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已经转移了基础科学的重心。


高等学校自然以“数学系”和“化学系”的教学和研究相匹配的基础学科为主要学科。而且一些工科院校也有很多应用研究。

在国际上,美国对中国表现出强硬姿态,这让中国对前沿技术和应用研究感到紧迫。
\ n我国因此建立了国家实验室。

按照国家领导人公开公布的定义,“要建设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带头人”。必须建立“国家队的作用”。


所以,国家实验室是应用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领先的技术公司是开发和应用。


第一个问题:国家科研机构(首当其冲的中国科学院)的定位是什么?


可能不是很清楚。任何定位都与以上三个方面重叠,但与谁重叠。

如果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科学院意识到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叠,当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重叠时,高等教育机构的部门不可能改变定位和目标。


而如果科学院的研究所改变了位置(例如,变成了“能源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就没有必要建立国家实验室。其实这也是2003年前后科学院反对建立国家实验室的主要原因:科学院就是国家实验室。


但十多年来,科学院一直沿袭原有模式,主要是增加资源、人员和体量。在国家急需应用的时代,建立了以前沿应用为重点的国家实验室,“以师出名”。

中科院本来还有一个办法:研究人员和素质都比大学高,远高于大学。


1950年至2000年的基本事实是:中国科学院确实聚集了全国最高素质的研究力量。

但是,经过近二十年来全国高校的不断努力,其研究实力显着增强。


科学院不再有人才优势。



在科学人才方面,有高级人才和青年人才两种。科学院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庞大的体量。例如,其生命科学有十多个研究所。一个研究所的规模 一般大于一所大学的一个学院。因此,科学院很容易优于大学的质量。

但十多年来,一些高校在招收高素质、资深的科学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可以选拔和扶持优秀的青年人。


因此,科学院虽然也招收了不少青年才俊,但高素质的却寥寥无几。


在资源和数量上,科学院比学院更容易招聘高级教授。


但是,科学院从院领导到各个研究所,以及主要教授和研究人员,很少费力招募高级教授,甚至有些反感(批评者认为这是王伦的做法)。


这样一来,科学院的研究实力只比今天的大学大,但质量并不比大学高。如果一些高校有一些部门超过了科学院的研究所,恐怕争议也不一定很大。


因此,科学院失去了高质量的优势,在国家科研力量中的定位更加模糊。

国家实验室成立初期,自然会吸纳大专院校的人才,就像70年前科学院吸纳顶尖大学一样。


科学院现在进退两难:如果不让自己的研究人员加入国家实验室,似乎还不够强大。如果让自己的人员加入国家实验室,那么最优秀的人离开后就会削弱科学院。

因此,定位和冻结成为当前科学院的两大难题。

解决这两大问题,让目前科学院聚集的科学力量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良好的作用,需要智慧和责任。


(新兴的西湖大学不仅努力招收青年研究型人才,今年还以一所小大学超越北大,达到了全国人数最多、素质优良的“讲席教授”。国内科学家欢迎海内外人士加入由新西湖大学施一公领衔的欣欣向荣、新建的硬件校园)


sci医学论文服务

医学sci润色

饶毅:中国科学院目前面临的两个模糊点/难题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