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祝贺!张锋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39 岁已成四院院士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10-21 11:58:36

sci医学论文服务

    2021 年 10 月 18 日,张锋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


    之所以入选,是因为新微生物酶和系统的发现及其作为分子技术(如光遗传学和CRISPR基因编辑)的发展,使分子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研究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能力实现了一次变革性的飞跃,以及其出色的指导和专业的服务。

    这是39岁的张锋继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后,第四次获得院士称号。


论文润色代投


    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选中被认为是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此前我国科学家陈竺、高福、曹雪涛、王辰等曾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此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的还有哈佛医学院神经内科和眼科教授何志刚,表彰他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修复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为开发治疗脊髓损伤、中风、青光眼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分子靶点。


海外sci代发

何志刚


    美国希望之城外科主席方玉满教授对他在肝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贡献表示赞赏。


医学sci润色

方羽满 

    张锋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1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光遗传学之父Karl Deisseroth教授。

盎真科研

张锋


    2011年,张锋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在博德研究所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研究工作。2013年1月,张实验室首次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从那时起,他开始在 CRISPR 基因编辑方面大放异彩。

    此后,张先后开发完善了多种基因编辑工具,创办了Editas Medicine、Beam Therapeutics、Sherlock Biosciences、Pairwise Plants 等多家基因编辑领域的公司。

    2017年,年仅35岁的张晋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打破了钱学森此前保持的最年轻记录。2018年,只有36岁的张被认为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的成员,以及国家科学院成员。


安瑟出版社



    2018 年 4 月 18 日,张锋教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英文缩写为AAAS)于1780年5月4日经马萨诸塞州立法机关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组织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长期从事广泛、跨学科的政策研究,重点研究科学、技术、全球能源与安全、社会政策与美国制度、人文与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院士4000余人。外籍名誉院士600余人。其中有2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6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


南洋科学院


    2018 年 5 月 1 日,张锋教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 1863 年,由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创立。它目前由三部分组成: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医学研究所,分别于1916年、1964年和1970年成立。美国国家科学院从最初的50名院士发展到现在的2300多名院士,其中近500名院士是外籍院士,约有200名院士获得了诺贝尔奖。


图片


    2020 年 12 月,张锋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 (NAI) 由美国和国际大学于 2000 年成立。由政府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组成的非营利会员组织,是美国授予学术创新发明者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大约有1000名院士,他们拥有32000多项美国专利。

祝贺!张锋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39 岁已成四院院士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