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听到家长甚至中小学老师这样鼓励学生:“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前程似锦。”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把上中小学的目标定为考上一所好大学。显然,人们普遍认为,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幸福的日子不是百分之百,十有八九就是千年。
在世俗眼里,名牌大学可以算是好大学,而好工作大致就是钱多、职位高的工作。如果是这样,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上一所名牌大学也有好工作,这是一个神话--姑且称之为名牌大学神话。
也就是说,上名校可以提高专业成绩的想法,已经被科学证明是天方夜谭。
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数学家史黛西·戴尔和经济学家艾伦·克鲁格在2002年和2014年发表的两篇论文。
这两项分别跟踪1976年和1989年进入大学的学生的研究,本质上回答了同一个问题:如果人们在社会经济背景、学术能力和动机指数(如学习动机和职业动机)上是平等的,上名牌大学(如哈佛)的人成年后会比上普通大学的人挣更多的钱吗?
结论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上名校并不会比上普通大学带来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德国图宾根大学Richard Gollner等人2018年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纵向研究考察了在高选择性学校(highly selective schools,也就是人们争相报考的学校,算是名副其实的名校)就读对生活历程(life-course)——例如11年后和50年后的生活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比Dale和Krueger的更具颠覆性:那些上非选择性学校的人不仅心理健康,而且比上选择性学校的人挣钱更多,更有可能从事所在行业高地位的工作。
尽管科学一再证明,上名校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是一个神话,但现实中仍有很多人相信这种神话。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人们太相信眼见为实了。
人们确实看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般比普通大学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人们并不或很难像科学家那样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上名校与找好工作、收入高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名校就是找好工作、收入高的原因。
事实上,即使从常识来看,决定好工作的也绝不是单一因素。如果控制了背景因素,如父母收入、个人能力和成就动机,一个人上什么大学并没有什么区别。
极端的例子如爱因斯坦,无论上什么大学,都可能成为爱因斯坦;亿万富翁的儿子无论上什么大学,未来都可能有一年赚1亿元的小目标。
更常见的例子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虽然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但从大学一路奋斗到博士,最终有了不亚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好工作和伟大成就。
如果说名校神话有积极的一面,那么,它显然是激励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献出半辈子”努力学习的最强动力,且不论这种努力学习的意义如何--普遍的共识是,这其实是一种内卷。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关心的是,名校神话对大学教育有什么影响?
在如今的大学里,本科生“挂科”是常有的事。不少毕业生受“失败”影响,有的甚至提前退学。
大学老师和学生都很清楚,在某些课程中,如果老师做了不当“放水”,挂科现象会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各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日俱增,因此辍学、退学甚至自杀的学生也时有耳闻。
有家长不解:“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表现不错,为什么进了大学就突然不读书了?”“孩子上大学前一直很正常,进入大学后怎么会出现心理或大脑问题?”
学生出了问题,大学也难逃责任。但是,如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种子可能早就埋下了,大学正好处于问题的爆发期。
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的焦虑、抑郁和自杀率屡创新高,高中生是美国压力最大的群体,83%的人把压力归因于学校。
过度追求卓越的压力(主要来自进入名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大“高危”因素之一。
在任何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现实是很少有人相信这一点。几乎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被期望上名校。且不说结果能否达成,单是过程就很具有毁灭性。
研究表明,强调外在价值(与被认为是成就指标并为公众所看到的奖励相关联,如成绩、奖杯、荣誉、金钱和高级职位)的父母比强调内在价值(与生活乐趣和意义、体面、乐于助人和真正的友谊相关联)的父母更有可能让他们的孩子受苦。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高选择性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率。
更有甚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uniya S.Luthar及其同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上高选择性学校的有害影响不仅存在,而且会在毕业后持续多年。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在任何山丘上唱任何歌曲。要科学地说服人们,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不能学习和(或)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这与大学无关--虽然有这样的主观愿望,但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知道,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你现在上什么大学,是一流还是一般,真的不重要。
有什么要紧的?如果你为了上好大学而模仿如何上中学的想法
你自己很容易推断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好工作喜欢什么?美国大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一份关于雇主对高等教育看法的2021年报告指出,普通教育或不仅仅为特定工作准备的教育提供了对职业成功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长期绩效的基础;个人能力和思维方式对职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期间完整的主动应用型学习经历,也让求职者拥有具有明显优势。
总之,衡量能否找到好工作、取得大成就的指标指向的是人,而不是学校。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不重要。
大学可以是一个终点,但它是一个起点,尤其是一个离未来职业更近的起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不上大学对能否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好工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在世俗眼中。
但一份好工作看重的是你在任何大学都无法自动或更容易获得的所有指标。所以,不管你上什么样的大学,将来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取决于你在大学里投入了什么,也就是你怎么上大学。